2007年8月22日 星期三

夜巡者



作者:盧基揚年科

原文作者:Sergey Lukianenko

譯者:熊宗慧

出版社:圓神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24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861331719

裝訂:平裝


  大概耗費了一個多星期, 今天總算把這本書解決. 知道我過去嗜讀推理小說的老婆, 在圖書館看到這本似乎佳評如潮, 融合奇幻與推理的小說, 便借了回來與我分享.


  平心而論, 本書的故事內容並不太差, 故事中有試圖帶入作者想探討的善惡哲理, 被人比喻為俄國版的駭客任務並非空穴來風. 但對照書的厚度仍讓我覺得稍嫌大而無當, 略有灌水之嫌. 當然現在的自己說這樣的評語是有失公允的, 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無法融入劇情與進入狀況, 這種心境時好時壞; 有時候還撐得下去, 雖不到欲罷不能, 但還蠻有意願繼續讀下去; 有時候又很想把書闔上甩到一邊, 但因為老婆看完此書寫了篇讀後感又強調我沒看完前不准先看, 在這樣的好奇心驅使下勉強自己繼續翻書的下一頁.


  這本書我是和侯文詠的白色巨塔併行一起看的, 兩本書的閱讀體驗的落差之於我, 感受特別深. 白色巨塔對我來說, 就是欲罷不能的閱讀經驗, 當然, 一方面它份量算薄. 就像高僧修行有講 [ 入世 ] 和 [ 出世 ] , 我想閱讀取向也是有這樣的區分, 目前的自己, 就屬於 [ 入世 ] 的類型.


  喜好恐怖鬼怪, 科幻奇幻, 歷史武俠這類閱讀經驗的, 我歸類為 [ 出世 ] 閱讀, 這代表此類讀者可能對現實生活的壓力已經感到厭倦, 希望閒暇的閱讀可以跳脫出這個時空, 到超乎想像的不同國度有不同的體驗和冒險. 而某些人傾向閱讀與當代社會現實緊緊相連和接軌的文學作品, 或許是想透過他人的眼光來更加了解自己所身處的這個世界, 這個社會, 揣摩別人面對現實困擾與心結的心境, 甚至, 渴望從中得到自己無解的問題的解答, 希望知道別人是怎麼面對, 怎麼做的? 這, 就是我所謂 [ 入世 ] 的閱讀群.


  很顯然的, 現在的我屬於後者. 彷彿, 古典推理最後被評成不食人間煙火而沒落, 被社會派推理松本清張之流取而代之, 這樣的演變, 我了然於心.


  Ok, 這是本稍偏 [ 出世 ] 性質的奇幻作品, 但卻巧妙地利用現實社會當做舞台背景, 像是 [ 駭客任務 ] , [ 決戰異世界 ] 與 [ 刀鋒戰士 ] , Oh, 是的, 本書也有吸血鬼與狼人的出沒.


  然而重頭戲, 在於探討善惡之間的分野 ( 像是駭客任務探討存在論, 我思故我在? ). 看完此書, 若引發你思考何謂善? 何謂惡? 就會發現作者想說的就是, 善惡並非對立壁壘分明, 反而根本是水乳交融般攪在一起, 共存共亡.


  當你看到一個人殺害另一個人, 你立刻就斷定這是罪惡嗎? 如果殺人者是荊軻, 被殺者是秦王, 你是否仍這樣認定? 當你看到一個人救了另一個人, 這就是行善嗎? 如果被救的是趙建銘, 救人的是陳水扁, 動機是為了保住第一家庭聲譽..., Oh, 這可能太爭議性了. 換句話講, 如果被救的是希特勒...


  人活在世上, 其實是天生拿著天平和磅秤過日子的, 時時刻刻你都會遇到這樣的選擇題, 是否要拿小惡來換大善, 或拿小善換大惡, 反之亦然. 善和惡其實只是以物易物的交易商品, 你時時刻刻把他們放在天平兩端取其輕重, 判斷該不該交易.


  是的, 善和惡必然也必須是並存的, 少了其中一者, 買賣就做不成了, 以物易物就少了對象, 生命也就失去意義. 生命與靈魂價值的彰顯, 就在於這些交易, 取決於做或不做.


  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一劇, 寫下千古不朽的名言: [ To Be, or Not to Be. ] 為靈魂與戲劇化的人生, 完美的寫下無解的難題!


  PS. 查了維基百科, 才赫然發現, 原來馮小剛夜宴, 竟然是改編自哈姆雷特, 真是一大領悟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