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2日 星期六

『原來我的工作這麼令人感動』讀後感

        這是一本跟公司同事 K 借來看的小品書籍。

        本書真的非常『小品』,大概花兩個小時不到可以整本看完,全書有四篇故事,你甚至可以在博客來網站的書籍介紹內就先讀完其中一篇完整的故事。同事 K 拿來驗證他的速讀能力,僅僅在放洗澡水的等待時間內就看完。

        除了上述強調這本書有多麼輕巧之外,本書的內容是透過四個作者編織的小故事,談到如何保有對工作的熱情與永不放棄的夢想。可能是 K 和我都對目前職場上的工作產生厭倦感了吧,偶爾需要補充一下這類心靈雞湯,總之 K 覺得頗有療效便跟我分享。

        這四篇故事,其實對應到四個不同的工作心態,還有四個作者想表達的核心概念: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經理人月刊 3 月號 / 2012 第 88 期 - 『高績效主管的八堂必修課』



        工作幾個年頭後,資深員工經常會有機會從『做事』的人變成『管事』的人。但可惜的是,做事和管事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技能,會做事的不見得管事就管得好。

        事實上 所謂『管事』是在『管人』,常常有人說:「來的時候是為了一間公司,走的時候卻是因為一個老闆。」這些身為主管的老闆,究竟做錯了什麼?這期經理人雜誌就在探討能領導與創造績效的主管該怎麼做。

        在我今年上的激勵課程,有一項要點:「團隊贏,個人贏!

        這期雜誌在專題刊頭給了同樣的註腳:「讓部屬發光發熱,製造團隊勝!主管的職責,不是為自己加分,而是為部屬加值。

        主管要修煉的八大點,便是圍繞上述核心打轉。就讓我把這八大點重點摘要如下: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Joomla! 2.5 素人架站計劃』讀後感

        幾個月前因為承接某家公司的官網案,為了加速專案的進行與替日後同類型的專案鋪路,所以花了點時間比較了幾套世界知名的 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其中功能特性符合商業或是官網路線的、功能彈性、擴充容易的 Joomla 雀屏中選。

        當時選定了官方最新 2.5.x 的穩定版本作為開發平台,遂決定購書細讀以便最迅速有系統地掌握此工具的特性。沒想到除了到誠品撲了空外,連在博客來尋找相關書籍,赫然發現這套工具最新版的中文書籍完全付之闕如,只有一本仍然尚未出版上市、僅提供預購的書籍可以購買。

        沒辦法,下了本書的預購單,痴痴地等待出版上市日,終於在九月初拿到。

『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讀後感



        我生活在一個哈利波特迷的家庭中,老婆女兒都對哈利波特如痴如狂,唯獨我除外。對於哈利波特我唯一的接觸是濃縮過的老是讓我打起瞌睡的電影系列,過去不止一次我戲稱這系列電影叫做『哈欠連連』,在他們心中,我是永遠不受教的『麻瓜』!

        「小說超好看的,電影沒辦法呈現小說許多精華。
        「電影刪減和拼湊太嚴重了,原本就是拍給已經看過小說原著的人看的。
        「你看過小說就會完全改觀了!

        以上的『循循善誘』最後終於演變為數落:「沒看過『哈利波特』小說原著,你沒資格批評或跟我們討論好不好看!

        接下來甚至,只要我如廁困坐愁城時需要看書時,不管發號司令指名『經理人雜誌』、『商業金融月刊』或是『系統開發聖經指南』,我只會拿到女兒 hardcode 雙手遞上的『哈利波特』小說。

        「這實在不是我的菜⋯⋯。」我發出微弱無用的抗議。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工作大解放』讀後筆記[加強版]


        今年九月,信義誠品舉辦了大規模的舊書特賣會,本書是當時的戰利品。

        本書內容簡潔扼要、廢話不多,搭配每個觀念輔以一頁插圖,你以為看起來像是厚的一本,其實卻是個你可以站在書店幾小時就解決的對手。K 完這整本書保證花不到一天的時間。

        然而本書言簡意亥的內容,卻著實要顛覆傳統商業公司的管理思維。所謂事實勝於雄辯,要顛覆普羅大眾的商管常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拿出事實。

        究竟作者是什麼樣的來頭,膽敢挑戰「大家都認為該這麼做的事」?兩位作者是知名軟體公司 37 signals 的創辦人,以不到 20 名員工的規模,服務全球三百萬名客戶,並且這些員工並未共處一室,而是分散在兩大州五個不同的都市,甚至,他們發展出目前最夯的架站技術 RoR。這間公司的創辦人透過此書,以他們實務上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少就是多,極簡就是極好」的管理策略。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真夏方程式」讀後感

        第一次接觸東野圭吾的作品,最早應該是『秘密』這部電影,這部讓我瘋狂地迷上廣末涼子、溫習了一遍又一遍的電影。隨後又買回小說原著拜讀,真正品嘗原作者別於電影改編的另一種氛圍。

        之後經過『沉睡的森林』、『偵探伽利略』、『新參者』這些重量級的日劇,東野圭吾四個字已經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成為品質保證的關鍵指標。

        其中由高富帥的福山雅治主演的湯川學偵探伽利略)系列,特別令我著迷。可能是裡面以科學基礎與實事求是的實驗精神跟我本來唸物理出身的背景有相似之處,而且那種說話針針見血、目空一切到讓人略感傲慢的姿態,正是作者所成功塑造的湯川學形象!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哪啊哪啊 ~ 神去村』讀後心得


        最近老婆嫌我看書都看些太生硬的書籍,造成越來越「泯滅人性」,是該回補一些柔性的文學類書籍來平衡一下身心發展,免得心理越來越冷血變態。


        恰巧近日老婆因為較常出遠門,常會為了打發在機場候機的閒暇時間、或是長途火車上的無聊時光,買了一堆小說閱讀,這本書也是其中之一。

        總之,為了培養雙方共同的興趣與話題,既然她不可能來接觸我那些硬邦邦的商管或是資訊技術類書籍,那就換我來閱讀她看過的這些軟性書籍來交流交流囉。

        如同本書封面的行銷說法,這真的是一本非常「宮崎駿走向」的小說,我完全可以明白大師看完後,為何這麼想改編為動畫得心情。如果你喜歡宮崎駿的「兒時點點滴滴的回憶」、「心之谷」、「魔女宅急便」這類沒有壯闊劇情為主軸,充滿溫馨、完全以深刻的人物描寫來構築的作品,那這本書就是你的菜!

2012年8月19日 星期日

經理人月刊 7月號 / 2012 年 92 期 -「專注的技術」



        其實這期的經理人雜誌的主題本來並不會特別吸引我,只是最近購入新的平板電腦,一直夢想可以抱著這新潮的玩意來利用各種零碎時間來閱讀大量的電子書,而電子書從何而來?我透過 ZINIO 這套跨各種平台的電子書閱讀器,買下這本經理人雜誌數位電子版,當做嘗鮮,試試看在平板上閱讀這種大量圖文並茂的雜誌刊物,感覺到底合不合適。

        不過我不是要寫平板電腦或是電子書使用心得,還是回歸本位,談談這期雜誌內容的重點。

        難以專注,幾乎是現代職場上的共同現象。一方面職場上推崇那些跨領域、同時間進行多項工作的工作術達人,企業競爭激烈,一個人當兩個用,一天24小時當做48小時操,現代行動通訊裝置的便利,更讓資訊幾乎零時差地同時間湧進、讓決策焦頭爛額,高階經理人幾乎必須憑藉著深厚的經驗,用直覺或第六感作出迅速的決策。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軟體預先架構之美學」讀後感


        我雖然常常閱讀與『IT 技術』相關的書籍,但是我幾乎不太會在這個部落格發表這類書籍的筆記或心得。原因之一,是這種太過專業知識的書籍,不容易摘錄重點,也不容易有所謂的心得感想

        不過最近因為學新東西,比較多是在閱讀這類專業書籍,其中不乏一些好書,對於跟我相同工作性質或產業的人其實是可以推薦的。一方面避免這個部落格會因此空窗太久,陸續我也會把一些偏專業性質的書籍也分享上來。

        首先這本『軟體預先架構之美學』,其實我好幾年前就已經看完了。這兩天拿出來重翻,主要是因為下週我承諾公司同仁會舉辦一場訓練,教育初階工程師怎麼從單純的開發工作轉移到設計導向

2012年8月7日 星期二

「小丸的 SOHO 創業寶典」讀書筆記


        「不用打卡上下班,自己掌控生活步調與工作時間」是令許多人羨慕的生活,所以即便冒著收入不穩定的風險,SOHO 這種「完全責任制」的工作形態成為許多在職場上疲憊的人趨之若鶩的選擇。但是在公司組織分工下的保護傘底下長大的我們,如何能從「只要做好分內事」的專職,直接轉變為前後皆通的「一條龍」高手呢?

        尤其沒有業務經驗的,怎麼開拓案源、搞定簽約、驗收催款,這些非常實務的事情,通常是最後壓垮那些貿然投入 SOHO 新手的大石頭。

        究竟「如何當 SOHO」這件事有沒有一套 SOP (標準程序)的教程呢?

2012年7月22日 星期日

經理人月刊 9 月號 / 2009 年 58 期 - 「一次讀懂專案管理」


        這兩天把這本已經三年前的「經理人月刊」拿出來復習。在我收藏的「經理人月刊」之中,這本真是質量內容最豐富的一期雜誌,除了該月主題「專案管理」,其他關於行銷、企劃、業務的扎實內容也不遑多讓。

        初次閱讀這期月刊,當時就允諾自己,日後一定要找機會重看第二次,加深知識印象和內化。當時並沒有留下完善的閱讀筆記,也是為了替再次閱讀的理由鋪路(藉口?)。

        專案管理真的是泛用性非常強的通用管理知識,不論是工作事業、家庭出遊、婚禮宴客、生涯規劃,只要任何有目標、時間限制、資源限制,全部都可以化為專案管理的範疇。本雜誌的精彩內容,很難靠簡單的筆記就可以融會貫通,扎實的內容已經難以再度簡化,所以這本雜誌,真的是推薦朋友們,直接整本購入收藏,有事沒事就當床邊聖經隨手翻翻吧

        由於內容相當豐富難以取捨,故我的筆記這次顯得特別落落長,並且有許多難以文字表述的部分,只能直接擷取相關圖文留存其中。


        專案的定義:必須有明確的起點和終點(有時間限制、不可重複)、有預算(成本控制)、有明確的工作範疇、展現出特定的成果。



        三角形面積由三個邊所決定,專案的範疇由成效、時間、成本三邊所構成。

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

「超神奇!腦內物質工作術」讀書筆記




        很意外接觸到這本有趣的書。這是我老婆帶著專注力不足的女兒去門診時,跟診所醫生借回來的書。

        抱著「免費的書不看白不看」的撿便宜心態,而且因為有還書上的期限壓力,讓本書優先插隊到我目前爆滿的閱讀清單內。

        就如同書本封底所描述:『面上廣為流傳的工作術,多半未涉及討論到腦部的結構,那些工作術經常所抱持的是「奮發向上」、「堅持到最後」等喊口號般的論點,或是自創卻沒有根據的理論,實做後往往會發現不僅違背常理,而且不易達成。 違反腦部構造的工作術,就像用手拉手煞車卻又踩著油門開車一樣,百害而無一利

        除了鍛鍊自己的決心和意志力之外,不妨從科學角度觀點,來剖析要達到高效率高能量的工作狀態,是否有什麼更加事半功倍的技巧?

        本書根據內分泌與醫學研究,這樣事半功倍的方法確實存在着。最近我剛從一套『潛能開發』課程畢業,該課程透過許多練習技巧與方法給了我許多能力提升的體驗,然而非常巧合的,雖然該課程完全從「惟心論」解釋這些技巧,但是卻跟本書透過生理醫學分析的結果恰恰好完全一致!也解開了我心中對這些方法的因果關係的疑惑!

        原來:快樂成功的人生,絕不是光靠意志力蠻幹就可以了,背後都有其原因與方法。

2012年6月17日 星期日

「成功者的資訊整理術 特刊」讀書筆記


        繼上篇「成功者的筆記術 特刊讀書筆記」談到成功人士使用筆記的方法,這次的特刊,雖然著重在各行業知名人物的「資訊整理」方法。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果有效率地處理四面八方冒出來的資訊變得相當重要,但儘管本書導入了一些名人經驗,但基本上只能當作參考,並無法直接套用到讀者的個人經驗。資訊整理這件事真的非常因人而異,因此看完本書後,感覺實用性較低,但是仍有一些參考價值。

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

「成功者的筆記術 特刊」讀書筆記

        我不是一個擅長寫筆記的人。

        每次公司開會,我總是會帶著空白的筆記本和筆進入會議室,然後在會議結束後,總帶著乾淨如新的筆記本出來。帶著這些,感覺就是求個不讓自己空手的安心感。

        但是,我實在是羨慕那些懂得如何做筆記的人。小時候看電影裡的冒險家(像是印第安納瓊斯)總是會留下一本沈重豐富記載大量資訊的手札讓後人追尋線索,對我來說,好的筆記,根本就是一個藝術品

        我喜歡收集精美的筆記本,卻不太會用,這本特刊剛好打中我一個心願。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麥肯錫式邏輯思考術 特刊」讀書筆記


        前一陣子入手了一批較難啃的書籍,導致整個閱讀心得筆記的計畫被打亂。這次要寫的這本「經理人特刊」算是其中之一。

        經理人雜誌的內容本來就相當扎實,整理過的特刊的內容很難再從裡面去蕪存菁,加上內容常有許多重要圖表闡述其觀念,更加難以擷取。這本內容較為生硬的「邏輯思考術」就是其中之一。

        姑且就單以提示自己、加深記憶的角度來下筆寫這篇心得筆記吧。「麥肯錫」因為出了許多大師級的名人或企業經理人,例如:大前研一、勝間和代...,而成為一個神話般的商業機構。而這些人又都以洞悉關鍵核心的能力著稱,這本特刊就在解構麥肯錫是經過如何的訓練,來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卓越人才。



        「邏輯」,是麥肯錫一切成就的根源。相關工具:

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分心不是我的錯

        上學期,經由醫師鑑定家人有『專注力不足』的神經遺傳的毛病,我們就開始尋找相關書籍與吸收相關資訊。一般我們談到有這方面的兒童,多半指的是『 過動症兒童』,但其實不只是兒童,成人也有許多非顯性過動的案例。

        『思想跳躍、易於分心、需要高度刺激才能保持專注、傾向混亂、無法收拾總是亂丟或是遺失東西、對常規視而不見。』長久以來,我們或許以為這是個性或習慣問題,所以認為這個可以透過教育來改變,因此父母總是用責備的手段來想解決對方性格叛逆這個問題。

        但是不是有這個可能:問題不是出在習慣與個性,而是天生遺傳與神經傳導的問題?我們是不是忽略了這個連對方也不願意但是就這麼一回事的因素

        且慢,這是一種『疾病』嗎?不,他們的神經傳導只是跟我們這些習慣條理的人不一樣而已,所以因為生活的格格不入,我們誤以為對方叛逆、不受教、冥頑不靈。反觀能夠善用這種特性的人,有時候可以比我們更加的傑出和有成就,因為他們跳脫的思維,比我們更容易出現『靈光乍現的點子』和『執行的衝動』,所以特別適合需要跳出框架和槽臼的創意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