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麥肯錫式邏輯思考術 特刊」讀書筆記


        前一陣子入手了一批較難啃的書籍,導致整個閱讀心得筆記的計畫被打亂。這次要寫的這本「經理人特刊」算是其中之一。

        經理人雜誌的內容本來就相當扎實,整理過的特刊的內容很難再從裡面去蕪存菁,加上內容常有許多重要圖表闡述其觀念,更加難以擷取。這本內容較為生硬的「邏輯思考術」就是其中之一。

        姑且就單以提示自己、加深記憶的角度來下筆寫這篇心得筆記吧。「麥肯錫」因為出了許多大師級的名人或企業經理人,例如:大前研一、勝間和代...,而成為一個神話般的商業機構。而這些人又都以洞悉關鍵核心的能力著稱,這本特刊就在解構麥肯錫是經過如何的訓練,來造就一批又一批的卓越人才。



        「邏輯」,是麥肯錫一切成就的根源。相關工具:



  1. 金字塔原理:歸納雜亂的現象,提出一目了然的觀點。
    這像是我們常常將事物抽象化的過程。根據特徵和屬性將雜亂的東西歸類。
  2. MECE 原則(彼此獨立、互無遺漏):資料分類不抵觸、不遺漏,是論點正確的前提。
    模糊的分類方式常常會讓事物擁有互通的屬性,使得這些東西不會只隸屬於一種分類底下。例如標籤分類法,我這篇文章就會同時具有「商業」、「讀書心得」兩種標籤。然而這兩個標籤會囊括相同的事物 ( 本文章 ) ,這就違背了「資料分類不抵觸」的原則。
    這的確需要更多磨練才能精準的設計出好的分類方式,讓每個事物都能被關鍵區分。
  3. 「So What? / Why So?」原則:說明結論與證據的關聯,完整表達推論過程。
    嚴謹地確認「現象」和「推論」之間的相關性。
  4. 事實基礎+假設基調:預先假設、迅速驗證,提升思考速度。這是我常常在做的事情。根據過往經驗,先憑藉直覺猜測可能的原因和解決方案,迅速確認診斷方向或是否定方向。
  5. 邏輯樹狀圖:系統拆解問題,找出解決對策。
    這部分跟一開始分析問題資料的金字塔原理有點相像,但是卻用在解決方案上。同樣,解決方案的分類也應該要符合 MECE 原則。
  6. 七何分析法(5 W 2 H):從各種角度想問題,面面俱到、事半功倍。Why / What / When / Who / Where / How / How much
  7. 80 / 20 法則分析:明辨關鍵少數、無用多數,建立工作優先順序。聚焦在關鍵點上,投注所有資源在少數關鍵來影響全局!

        特刊在介紹完這七大工具後,有相當的篇幅來以個別的案例來做實際運用的探討,並且詳列成為阻礙的幾個重要因素:

找不出「問題在哪裡」的原因?
  1. 無法具體描述作為問題前提的「應有景象」
    書中這句話說得很好:問題來自於現實和理想的落差如果還不清楚理想,對問題的定義自然會模糊搞不清楚。
  2. 對「現狀」的認識、分析力不夠,未能真正掌握現狀
    不認清事實,維持表面平和,自然以為沒有問題。
  3. 無法釐清「落差」的結構,就將問題具體化,甚至還排定先後順序
    太過急躁做決定,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挖東牆補西牆,事情反而越來越惡化。
  4. 從可執行的「解決方案」倒回來想問題,所以看不到可能性
    這是我們一般人常常犯下的錯誤,從能做甚麼來定義有甚麼問題,反正做不到的事情就掩耳盜鈴當作不是問題,這是我也要極力修正的毛病。

假設可能解決方案,盡速驗證可行性
  1. 設定正確的課題
    例如提高公司利潤,先正確拆解出這個公式:利潤 = ( 價格 - 成本 ) * 銷售量
  2. 提出方案
    根據第一步的拆解,我們就可以針對「價格」、「成本」、 「銷售量」三個獨立互不相干的因素(符合前述 MECE 原則),各自擬定可行的執行方案。
  3. 驗證可行性
    先預測結果,然後以事實為基礎提出佐證,確定是否與推論相符。
分析資料、合理推論,找出最終解答
  • 用「並列型架構」分析現狀
  • 用「解說型架構」找答案
發散與收斂、破除思考盲點
  • 零基準思考,打開廣度
    勿因想法被指責,就自我否定
    跳脫本位主義,以顧客角度看事情
  • 假設思考,凝聚精準度
    透過「So What?」,擬定執行作法
    檢視判斷依據,思路有跡可循
    寧可錯判,也好過按兵不動
  • 與其等待完美,不如先搶商機
抽象歸納、具體分析,看見別人看不見的答案
  • 策略思考:並非分析,也不是直覺
  • 思考流程:先抽象化再具體化
  • 分析驗證:不是為了證實直覺
        等你的分析有了正確的結論和解決方案,後面更提供「有效溝通」的方法,舉凡顧問建議用的書信格式、投影片或是圖表選擇的方式,給予全方位的指導。

        畢竟,分析得到的解決方案必須被客戶或是長官買單才有實質的意義,「溝通」將發揮最後關鍵的影響力。總體而言,本書內容物超所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