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誌類的心得其實不太好寫,因為內容主題很雜,通常只能針對當期專題簡單寫。不過有時候也有專題本身很弱,但是專題以外的其他文章的資訊搶過其風采的可能,而這期數位時代就是這麼一回事。
這期雜誌其實是我為了找其他專題的時候因為好奇心不小心在平板 Zinio 上手滑了購入的,主要是因為專題會介紹一下我所在的技術社群比較出風頭的人物群像。
畢竟我對這些有名望的領頭羊人士的認識都是透過社群的資訊片斷形塑而成的,看看專業雜誌從比較正面的介紹和了解他們的領域專題和貢獻是不錯的事情。
有點像是我前陣子透過大前研一認識世界現況那樣,一個懶人包心態啦。
這次有採訪到的社群名人,數量其實蠻不足的,代表性也有期望上的落差,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目錄截圖判斷有無購入閱讀的興趣。
這裡面分享主要在討論做『跨境電商』所遇到的難處,尤其現在政府一直鼓吹企業“南向”,減少對對岸的依賴,但是往東南亞真的這麼容易?聽聽前人分享血淚總比自己去踩雷好得多,是值得一看的採訪。
另外一個還佔據很大篇幅的,是報導『西班牙』的新創環境。因為 Google Compus 開設的加持,成了國人有意願到國外做新創的一個可考慮的選項。對走國際新創的人可以看看這個國家環境與政策的報導。我是沒有這個機會啦~~。
這期雜誌其實是我為了找其他專題的時候因為好奇心不小心在平板 Zinio 上手滑了購入的,主要是因為專題會介紹一下我所在的技術社群比較出風頭的人物群像。
畢竟我對這些有名望的領頭羊人士的認識都是透過社群的資訊片斷形塑而成的,看看專業雜誌從比較正面的介紹和了解他們的領域專題和貢獻是不錯的事情。
有點像是我前陣子透過大前研一認識世界現況那樣,一個懶人包心態啦。
這次有採訪到的社群名人,數量其實蠻不足的,代表性也有期望上的落差,大家可以參考下面的目錄截圖判斷有無購入閱讀的興趣。
除了遜色的專題報導,倒是我從採訪電商經營人:UNT 總經理+小三美日創辦人,這樣的對談反而學到比較多的經驗。
另外一個還佔據很大篇幅的,是報導『西班牙』的新創環境。因為 Google Compus 開設的加持,成了國人有意願到國外做新創的一個可考慮的選項。對走國際新創的人可以看看這個國家環境與政策的報導。我是沒有這個機會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