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4日 星期五

『富爸爸,有錢有理』筆記與讀後感


        這本書是全球暢銷的『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的第二部曲。本書出版也已經十年了,十年前看完『富爸爸,窮爸爸』給予我相當多的啟發和影響,十年後恰巧在二手書店買到這本續作,閱讀過程不但重溫了許多十年前學到、卻幾乎遺忘的重要觀念,也帶來更多全新體悟,頗有溫故知新、醍醐灌頂之味。

        由於第一集的內容已經被遺忘的差不多,要我說本書和前作的最大差別,我覺得是前作主要是為了打破一般人對『資產』與『負債』在定義上的謬誤,提出了有錢人和窮人在思維上的差距(可參考我十年前作的筆記),並且帶讀者認識他所提出的兩個通往財務自由的重要觀念,即:『被動收入』和『現金流』。

        帶就如我同事所說,他明白了窮人和有錢人之間的差異,也懂了書中所提到的觀念,但是他覺得書裡面並沒有提到該怎麼做!所以讀完後,有相當空虛的感受。


        尤其書中一個觀念可能誤導他,使他受傷更深-窮爸爸說:我買不起;富爸爸說:怎麼才買得起

        於是乎,為了成為富人一族,同事像是中了邪一般瘋狂血拼,直到血流成河。

        雖然,我不認為這是作者的錯。XD...

        而作者這第二本著作,則以更實務的角度,提供你『方法』。以下我摘要作者提供循序漸進的七大步驟,給屬於左半部 E 象限 ( Employee ) 和 S ( SOHO ) 象限的朋友們作為轉換到右邊象限的參考:

  1. 考慮你自己的事業
    • 填寫個人財務報表 - 分析現況
    • 分別設定未來一年和五年財務目標
  2. 控制你的現金流
    • 首先支付自己
    • 集中精力減少你的個人債務
  3. 了解風險和有風險之間的區別
    • 重新思考風險的定義(參考書中五個問題自問
    • 每週花五個小時學習財務與金融的知識 :
      • 閱讀報紙的商業版
      • 聽電視或廣播的金融新聞
      • 聽關於投資或理財的教學
      • 讀金融雜誌和通訊
  4. 決定你想成為哪種類型的投資者
    • 每星期做下列事情中的至少兩件
      • 參加財務研討學習班
      • 尋找在地不動產,每星期拜訪三到四家
      • 會見幾位股票經紀人
      • 訂閱投資通訊,加以研究
      • 繼續閱讀與玩現金流遊戲
    • 獲得企業知識:
      • 會見一些企業經理人
      • 參加直銷研討班,學習他的企業系統知識
      • 參加當地的商業年會或貿易博覽會
      • 訂閱商業報紙與雜誌
    • 尋找導師
      • 找出在投資和企業領域都能成為你導師的人
      • 你與之交往的人就是你的未來
    • 將失望轉化成力量
      • 犯錯誤 
      • 投一點錢進去,小規模開始 
      • 採取行動
    • 信心的力量
            當然,這本書仍在很多觀念上點醒了我。對我來說,觀念比方法更重要
    1. 分清好債務與壞債務 - 好債務是你欠錢,但別人幫你還(例:你的房貸由你的房客繳交的房租幫你還)。壞債務是你欠錢,但是得有你自己還(例:信用卡債、小額信貸)。

    2. 什麼是資產和什麼是負債?資產是會不斷供給你現金的東西,負債是不斷把現金從你身邊帶走的東西。

    3. 房子是資產還是負債?端看房子引導現金流的方向。這是我看本書收穫最大的一個重點!一般人對購屋置產常陷入負債思維而不自知,為了擔心房貸讓銀行賺入過多的利息,而盡量把房貸年限縮短,希望能夠儘早清償貸款,因而造成每月支付大筆貸款而手頭很緊。這些人以為自己在守財,其實是在漏財
      真實案例:我一個同事二十年房貸每月要繳兩萬,但是他出租這間房子的房租收入只有一萬五,等於每個月要從薪水內貼五千塊,如果他不工作,就負擔不起這間房子。所以說,每個月都有五千塊現金流出他的口袋,作者認為這樣的房子就是『負債』。任何東西如果只有在你出售時,才能從價差中獲利,那就不算是資產,而且還必須承擔漲跌的風險
      作者問:這樣的交易你可以承擔幾筆?
      按照我同事薪水每個月扣除生活開銷約有一萬元的餘裕,他頂多只能同時間承擔兩筆這樣的房產交易
      但是如今他把房貸從二十年延長到三十年,雖然最後付給銀行的總利息增加,但是他每個月只需要繳交一萬二的房貸,一萬五的房租扣除房貸後,不但薪水沒有任何損失,竟然每個月還多出三千元的正向現金流!
      作者再問:這樣的交易你可以承擔幾筆?
      答案瞬間變成,想要幾筆就可以承擔幾筆,沒有任何限制
      按照作者的定義,這樣的房產才是『資產』,因為資產可以帶給你更多現金,讓你有能力購買更多資產,買越多,收入越高,日子更輕鬆而不是更緊張

    4. 你的財務顧問最多只跟你一樣聰明。
      許多人因為懶惰而不想學習,所以說把錢全都交給專家或是經理人來處理,以為這樣是交給專業的人幫你服務。其實當你懂得越少,受僱於你的專家只能用你能理解的範圍提供建議幫你理財,因為他有其他更好更複雜的方案,卻因為你無法理解而只好捨棄。
      因為法律會保障這些無知的投資人不讓他們承擔風險,所以只有當你自己懂得越多,他才能用你理解的風險範圍發揮專長。
      如果你的理財專家因為你而只敢打安全牌,你的資產就會在定存內因為通膨而消失殆盡。

    5. 先成為 B ( Business owner ) 象限的人,才比較容易成為 I ( Investor ) 的人。
      很多人為了擺脫財務困境,而從 E 或 S 直接跳入 I 象限,但卻往往失敗收場。原因很簡單,因為 I 投資 B ,但是 I 要如何找到好的 B 呢?如果你先成為 B ,你就有機會得到 I 的資金,而且你成為不錯的 B ,或是你曾經當過 B ,你就會比較清楚如何辨識其他好的 B ,而不再只是『外行看熱鬧』,應該要變成『內行看門道』。
            作者很明白寫一段話警惕讀者:
            『很多人進入 I 象限是希望投資能解決他們的財務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這不可能。如果他們還不是成功的企業主,那麼投資只會使他們的財務問題更糟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