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3日 星期六

『賈伯斯傳』讀後感

        自己對感興趣的主題人物,我蠻喜歡看傳記型的書籍,因為常常感覺可以從這些標竿人物的生平過往,學習到一些人生智慧當作指引。賈伯斯逝世多年後,我從當時『反蘋果』轉變為 partial Apple user,在體驗過一些蘋果產品的使用後,回頭再來看這本書,對我而言真的是恰恰好(而且逛二手書店時剛好發現這麼厚的一本賣超便宜)。

        他不是神,不值得被崇拜,甚至過程中很多令我厭惡,凡人的嬌柔做作、偽善、自大狂妄、目中無人、自私自利、任性妄為這些缺點,本書全部都呈現出來。但對自己工作的全心投入的真誠固執,卻讓我非常欣賞。

        還好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先看過了阿德勒的『被討厭的勇氣』,比較能理解這個我行我素的人的心理狀態,那種自由不受拘束,不把社會觀感當一回事的風格。

        舉例而言,當他被請回蘋果,董事會覺得應該要配給執行長專用的停車位,他自認這種世俗的福利對他毫無意義而拒絕,但偏偏他又痛恨每天浪費時間在找停車位,於是每天都去霸佔殘障車位違規停車。像是這種在一般人眼裏,可能認為莫名其妙、毫無理智的行事風格,經過阿德勒心理學的洗禮,我倒是可以會心一笑。

        另外像是一波三折的『股票選擇權風波』,實在令人發噱。一開始強調自己不為錢工作,不求配股。人家董事會好心好意勸說,你老兄幹得不錯啊,就拿些股票回家啊,幹嘛客氣?

        真要給我是吧?他老兄就獅子大開口要了一筆超大配額,逾越董事規章明定的股票選擇權,嚇得董事們花容失色,搞不清楚他這個人是在幹嘛啊?

        而真實人生往往比戲劇還更戲劇,偏偏他接連兩次要了兩筆股票選擇權,都因為股市行情不利而全部變成廢紙,辛辛苦苦白幹執行長好幾年,一毛錢都拿不到,還因為那兩筆選擇權當時的估值而被商業雜誌報導為『矽谷最貪婪自肥的肥貓執行長第一名』的封面人物,讓他氣得跟媒體槓上,還讓自己惹上公聽會被調查!

        看到這段故事我都笑了,是有沒有這麼衰?報應來著吧?

        本書裡最讓我動容的,是他和比爾蓋茲之間幾次對手戲,兩人亦敵亦友的互動,真是 PC 崛起的耀眼黃金年代的傳奇。從小,我就是比較崇拜蓋茲的,但至今沒有完整看過蓋茲的傳記作品,都是片段的文章拼湊而成。如今從他的對手自傳觀點來看這個人,完全的就事論事、謹守邏輯理性分析,不讓個人喜惡主導決策,我對蓋茲的喜愛透過本書又更多一些。

        書中描述,對於蘋果做對產品的時候,蓋茲是多次不吝表達讚揚,包含兩人公開同台的討論採訪,蓋茲都對賈伯斯讚譽有佳。


        反倒是賈伯斯從來沒說過半句微軟和蓋茲的好話,只會一昧椰榆,甚至蘋果危急之際,請求蓋茲出手援助之後,還懊悔與埋怨不該把恩人蓋茲的影像投放在投影幕上讓自己看起來相對渺小。



        兩人的氣度雖然差距頗大,但各有非常令人值得學習借鏡之處。

        本書以最後賈伯斯生命已經尾聲,躺臥病榻上,蓋茲親自來訪見他最後一面作為全書終結,並帶出長久以來『開放 vs 封閉』兩種策略的爭議。

        我非常認同蓋茲下的結論:「封閉策略,只有在賈伯斯掌控的情況下才能成功。」

        又一次,蓋茲雖然排斥封閉策略,卻同樣一句話給賈伯斯本人極高的榮譽讚揚。

        如同君主集權制度,若是明君當政,則上行下效、風行草偃,國富兵強。但若是昏君....,下場則是更為淒慘。

        iTune 的成功是非常值得借鏡學習的案例。因為同時期,索尼 SONY 旗下不但擁有各類消費性影音電器(電視、音響、隨身聽、手機),更同時擁有電影、音樂等有價內容,怎麼會失去先機,讓整個網路影音的市場讓一無所有的蘋果獨佔呢?書中分析到,因為 SONY 的集團結構,讓旗下各個事業部各自經營,各自追求獲利最大化,反而旗下部門彼此競爭,互不合作。公司過分恐懼自己的產品打自己(如果把影音放上網路上付費播放,影響我 DVD 銷售怎麼辦?如果手機可以播放音樂,影響我隨身聽的銷售怎麼辦?),以至於停滯不前。

        賈伯斯說:「你就算不吃掉自己,也是留給對手吃掉。」

        在 iPod 一舉成為 Apple 的佔收益一半的金雞母,他非但不覺得開心,還感到非常憂慮,決定再推出一個新產品來親手殺死這隻金雞母,也就是 iPhone!

        把昨天的自己當作敵人,再次擊倒摧毀,而不是不斷保護昨天自己的成就。

        這是我深深覺得現代企業最該從他身上學到的一堂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